-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
就醫(yī)助手
近幾年拖延癥成了網(wǎng)上熱門:論文到deadline才開始寫——我有拖延癥;
眼看馬上就遲到了才決定起床——我有拖延癥;
項目明天就要做匯報,今天通宵趕出計劃——我有拖延癥……
如果拖延癥會說話,它肯定是奔潰咆哮的:明明就是你在逃避困難任性享樂,干嘛讓我背這個鍋!
但不得不說,你就沒有。
你從來不拖延,只要有個什么事情就想立馬完成。? ? ? ??
因為你承受不了那種離deadline還有幾個小時但我卻什么都沒做的恐慌感,你會被這種焦慮所淹沒,根本無法進行任何有效工作。
更準確地說,你其實是把這種恐慌提前了,我在deadline前幾周甚至幾個月就有這樣的感覺。
拖延癥痛苦,提前癥更痛苦。
提前癥是什么?
提前癥(pre-crastination)是拖延癥的相反面,這個名詞本身也是根據(jù)拖延癥(procrastination)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指習慣于迅速完成任務的傾向,但目的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本身。就像拖延癥一樣,提前癥其實也并不屬于嚴格的「癥狀」,它只是人們在面對任務和工作時的一種傾向,和行為模式。
然而提前癥并不常常是意味著在時間上提前完成所有的事情,有時候他們會為了要盡快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惜付出更多的體力勞動。也就是說,用體力消耗來避免腦力消耗。
其實比起「提前」,用「打鉤」來描述他們的行為更加貼切。習慣于提前完成任務的人們,其實并不在意完成質(zhì)量,而只是想趕緊「結(jié)束掉」這件事,好在自己的to do list 上打鉤,看到一條條任務都被打鉤的畫面,他們會覺得很舒爽。
提前癥的表現(xiàn)
以下是一些提前癥的表現(xiàn),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
信息秒回;
老板交代的任務第一時間完成;
各種約會從不遲到,一般都早到十分鐘至半個小時不等;
旅行或者外出提前很久制定好計劃,且盡可能的詳盡;
只要有時間充足堅決不肯停下來,一心想為明天后天或者大后天做點什么
?……
?如果你覺得聽上去不錯,甚至還有點羨慕:多么高效的生活啊。那你就錯了,哪里高效了,這本身也是一種浪費時間啊!
秒回完信息就開始等待和糾結(jié)對方為什么不秒回;
第一時間完成任務后其實也還要等待隊友們才能算完工;
?約會提前到那里只能漫步目的刷手機;
旅行制定計劃卻往往趕不上變化,最終是無用功;
明天后天大后天的事情可能又會有變動
?……
有咨詢師最初剛開始做心理咨詢的時候,曾經(jīng)好奇的問督導:您前后兩個個案只間隔十分鐘,會不會太緊張了?
督導靜靜的看著他,告訴他:這樣的設置讓我們彼此都更加珍惜咨詢的五十分鐘。
那一刻,讓他進一步意識到時間設置的重要性。
為什么會如此偏愛提前去做一件事?
做完我就不用老想著了
01
?一種理論認為人們會追求盡快完成一些事情,是由于不愿意總「惦記著它」。人們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我們經(jīng)常會遇見這樣的情況:對自己說等下記得做一件事情,但過幾分鐘,就忘得一干二凈。
因此為了釋放工作記憶,當一個任務出現(xiàn)時,有些人就選擇立刻完成它,這樣就可以將它從記憶中劃去了,類似于清理緩存。
02
焦慮讓我無法坐看云卷云舒
有些提前癥患者會被焦慮情緒所控制,他們在解決手頭所有事情之前,無法放松(聽起來很像A型人格吧)。一旦任務出現(xiàn)后,就會有一種迫在眉睫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促使他們想要盡可能地快速完成任務,讓這些「要做的事情」從眼前消失。因此,減少心理上的工作量和壓力水平是他們想要立刻完成工作任務的首要驅(qū)力。
為了完成而完成,Tick in the box
03
?就像之前所說,提前癥的本質(zhì)其實是「打鉤」,單純地為了結(jié)束掉一件事情而不得不立刻采取行動,很多時候,這其實是一種類似強迫的行為,或沖動行為。
水桶試驗
有科學家專門設計了實驗來研究“提前癥”。在這個以大學生為實驗對象的研究中,一個人需要穿過長長的一段走道。在走過去這個過程中,走道的左邊和右邊各有一個有重量的小桶,兩個桶和終點的距離不一樣。參與實驗的人需要在走過去的過程中,任選一個桶然后一直將其拿到終點。結(jié)果很有趣。
這群有著“提前癥”的大學生在看到第一個桶時,就會直接拎起桶然后把它拿到終點,而不是選擇去拎第二個桶——即使第二個桶離終點比較近,拎的時間會比較短,更加省力。
為什么這些人寧愿選擇費力的方式呢?科學家在研究結(jié)束之后詢問了這群作出不理性選擇的大學生,? ? ? ?他們的回答不約而同:因為先拿了桶,就可以先減輕思想負擔了,至于體力負擔,并沒有那么重要。——看來,提前癥“患者”之所以選擇不拖延,甚至早早地把事情做完,是因為他們格外在意思想上的負擔。
這么看來,有提前癥似乎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我好像是提前癥患者,應該怎么辦?
01
巧克力法
比如完成一樣工作,這樣工作需要整整兩天的時間才能做完。這時你可以把兩天的進度當作是一大塊巧克力,然后將它掰開,每工作一小時就讓自己吃塊巧克力,并且休息一段時間,然后在心里告訴自己很棒,類似的頻繁鼓勵可以讓你不再糾結(jié)于長達兩天的進度條,而是隨時都覺得自己會獲得的獎賞,感覺自己棒棒噠。
尋找意義法
02
另外一個更好的方法是嘗試從工作中找到其內(nèi)在的意義,并且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去升華這件事。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你每完成一小部分工作,都會覺得自己學習到了新的知識,特別有意義,這種內(nèi)在的肯定會帶給你更大的激情去完成工作。
?我們總是幻想:等我忙完這一陣,就可以休息了。但事實往往是:等忙完這一陣,就可以忙下一陣了??偸翘崆暗娜藗兿M〉谩鸽A段性的勝利」,但迎來的卻是更大的、等待下一場戰(zhàn)斗的焦慮。
我們需要接受這個殘忍的事實:人生在世,活兒是永遠干不完的。所以,不管是拖延還是提前,大部分人畢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社會功能,處于拖延和提前中間的一段區(qū)間。我們不可能完全消除焦慮,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力不被焦慮所控制、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