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
就醫(yī)助手
尿液,是人體每天排出的代謝產物。人體通過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實現(xiàn)了體內代謝終產物的排放,能調節(jié)水和電解質平衡。
下面這張是本院某患者的尿常規(guī)檢驗報告單,有多個項目,其中有幾個重要項目分別為:
1.顏色:正常尿液為淡黃色透明液體。如果尿液出現(xiàn)其他異常顏色,可能與飲水量、食物、藥物、疾病等因素有關。例如當尿液呈無色透明狀,說明飲水量充足甚至過多;當尿液呈深黃色或者茶色,說明缺水、肝膽病變;當尿液呈醬油色,說明可能存在血管內溶血或肌肉損傷等疾病;當尿液呈淡紅色或者紅色,首先要排除經血、便血等污染尿液,其次說明可能食用火龍果、胡蘿卜等食物,也有可能服用利福平、甲硝唑等藥物,不明原因的持續(xù)血尿可能與泌尿系統(tǒng)感染、結石、腫瘤、腎臟疾病等相關。當尿液呈白色渾濁樣,可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前列腺炎、絲蟲病等。當尿液呈深綠色或藍色,說明可能服用了含亞甲藍的藥物或者感染綠膿桿菌。當尿液呈紫色,說明可能存在卟啉癥。
2.尿比重:是指在4℃條件下,尿液與同體積純水的重量之比,取決于尿中溶解物質的濃度,可因飲食、飲水、出汗和排尿等情況的不同而有較大的波動。尿比重可粗略反應腎臟的濃縮稀釋功能。尿比重升高可見于高熱、脫水、糖尿病等。尿比重降低可見于尿崩癥、慢性腎衰、急性腎衰竭多尿期等腎臟濃縮功能減退。
3.尿液酸堿度(PH):正常值為4.6-8.0。尿液PH受飲食影響,如吃大量肉類及高蛋白食物,尿pH會降低;吃大量蔬果,pH會偏高。病理性PH降低多見于代謝性酸中毒、痛風、糖尿病等,病理性pH升高多見于頻繁嘔吐、堿中毒、尿路感染以及尿中混有大量膿、血時。
4.尿白細胞:鏡檢白細胞參考值0-3個。當白細胞顯示“+”、鏡檢白細胞>5個,提示泌尿系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見于泌尿系統(tǒng)鄰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陰道炎、盆腔炎等。
5.尿隱血:當紅細胞被破壞時,其中血紅蛋白就會釋放出來,與尿試紙條反應出現(xiàn)陽性。正常情況下,尿隱血為陰性。當尿試紙隱血“+”,需要鏡檢確認,因為肌紅蛋白尿、血紅蛋白尿也會引起隱血陽性。當鏡檢隱血陽性時,排除女性經期影響,提示可能存在腎炎,還可能是泌尿系統(tǒng)炎癥或結石、尿路粘膜損傷、腫瘤等情況。
6.尿蛋白:正常情況下尿蛋白為陰性,各種腎炎、糖尿病腎病、結石、泌尿系感染、惡性腫瘤、腎移植排斥等,都可引起尿蛋白出現(xiàn)“+”。 但在劇烈運動后、高熱、高蛋白飲食也會出現(xiàn)蛋白質的一過性增高,如果尿液中混入血液、膿液、以及經血時,也會出現(xiàn)假性蛋白尿。
7.尿葡萄糖:正常情況下尿葡萄糖為陰性。當尿葡萄糖出現(xiàn)“+”,則提示糖尿病、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此時尿糖應與血糖同時進行檢測,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若血糖正常而尿糖異常,要注意是否是由攝入大量糖類、靜脈注射葡萄糖、腎性糖尿、妊娠等原因引起。
8.尿酮體:酮體是機體脂肪在肝臟中氧化代謝的產物,正常情況下尿酮體為陰性。當尿酮體出現(xiàn)“+”,常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還可見于劇烈嘔吐、腹瀉、長期禁食、脫水及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
9.尿膽原:尿膽原是結合膽紅素隨膽汁排泄至腸道,被腸道細菌作用還原而形成的。正常情況下尿膽原為陰性。當尿膽原出現(xiàn)“+”,則提示溶血性黃疽、肝細胞性黃疸等。
10.尿膽紅素:膽紅素是由衰老的紅細胞破壞后釋放出的血紅蛋白經降解而形成的,正常情況下尿膽紅素為陰性。當尿膽紅素出現(xiàn)“+”,則提示膽汁淤積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
11.尿亞硝酸鹽:尿亞硝酸鹽是泌尿系細菌性感染的篩選指標。當尿亞硝酸鹽出現(xiàn)“+”,則提示泌尿系統(tǒng)細菌性感染,但其陽性程度不與細菌數(shù)量成正比,陰性結果也不能排除菌尿可能。
12.尿維生素C:正常情況下尿維生素C為陰性。當維生素C出現(xiàn)“+”時,可能會使尿隱血項目出現(xiàn)假陰性,此時就需要鏡檢區(qū)別。故檢測尿常規(guī)時,應盡量避免維生素C的攝入。